2)第七十五章 愕然的老吴_我当的哥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利息,怕是会拖垮了杨瑞,相信他也不会去干那种傻事。

  就算退一万步,杨瑞的那种淡定,也不像是会去借遍亲戚朋友为解决办法的淡定。

  因为那不过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只是将债务转移了而已。

  “差不多能赚到。”

  “赚到?”

  老吴很明白“赚到”和“弄到”两个词之间的区别。

  “赚到”是不牵扯到任何债务的。

  “是啊,前段时间,我在胶南买了两亩地。”

  “怎么回事?”

  老吴不认为胶南的两亩地会给杨瑞带来八十万的收益,他本身就跟房地产打交道,若是市区的两亩地或许还能值那个价,可是胶南……你指望农村的地块能值多少钱?

  可是,杨瑞既然这么说了,那自然会有他的道理。

  所以,老吴想听听杨瑞到底几个意思。

  “上个月我出车的时候,拉到市府ishu处的一个人,他喝醉了……”

  张承光的梗再次被杨瑞拎出来单说,直听得老吴瞠目结舌。

  青连铁路要连结青岛段的消息,一年之前他就知道了,但连结青岛的哪一段,就算他多少属于圈儿内人都不清楚啊。

  “消息可靠?”

  “红头文件。”

  “我操!”

  真是的没有任何一个词,能比得上它更能代表一个人内心的震惊之情。

  国内靠着房地产发财的人有很多,但最早的那一批,无不是靠着消息的灵通,能紧跟政府政策,沿着经济主要发展点来占领自己的山头。

  就拿青岛来说,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前,政府宣传要开发东部,实际上这个决定早在发布半年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当市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各大地产商早已经将地块拿的差不多了。

  靠着这种信息获取渠道上的不平衡,造就了一批的富豪。

  但随着国内的飞速发展,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但已经渐渐的稀少,毕竟做生意这事儿,消息灵通只是一方面,最终还是要讲究一个硬实力。

  不乏那种耳聪目明却实力平平之辈,即便占得先机最终折戟沉沙的也不在少数。

  “等等,容我先捋捋。”

  就在那一瞬间,吴健斌觉得自己脑子有些不够用了。

  关于铁路的建设,国内的情况大致差不多,要在哪儿修铁路,不到最后时刻,谁都不知道,因为要牵扯到动迁,国家也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告诉所有人,我要在确切哪个位置修铁路。

  杨瑞居然搭了个末班车,在国家文件正式下发到当地之前一点点知道了!

  这特么意味着什么?

  里头有多大的利益?

  老吴觉得,如果这事儿由他来操作,哪怕什么都不干,只是卖这个信息他能赚的钱就得以百万计。

  一段铁路,所牵扯的不是一两个村,在青岛这种丘陵地带,任何村庄的形成,都会选择合适生存的地方,其中就包含了地势,还有交通,而适合人居住的地方,通过铁路的成本也比开凿山体来的低。

  也就是说,途经沿线的所有村庄都会被拆掉!

  这小子……居然去买地了,还特么买了两亩!的确,农村用地补偿不高,但两亩的面积大啊,不过,老吴又有些疑惑,他一个市北区的人,人家怎么可能卖地给他?

  我当的哥那些年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