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6章 跑步前进_重生我打造全球第一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跟公司刚刚创立,人手不足,制度体系不健全有关系,也跟所处的客观环境有关系,倒不完全就是因为他们管理不善的原因。

  就张立伟自己的经验来看,目前东洪集团旗下的几个企业,在管理方面已经算是比较完善的了,尤其是王泥湾的蔬菜大棚这边,甚至比之当初他在江州徐帅那边了解的情况还要好一些。

  从这一点上来讲,王皓关于成立公司,以及设立职业管理制度等刚面的想法,还是十分超前的。

  只不过眼下第一批大棚18亩地进入轮休周期后再次使用,以及第二批大棚46亩地投入使用,再加上第三期的112亩地目前也已经投入使用,随着大棚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王泥湾这边在大棚的管理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弊端。

  最简单的几个问题就是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性指导,没有专业的制度化管理措施等等。

  这些问题其实要说完全没意识到也不大可能,只是有时候意识到了跟能不能解决确实是两码子事。

  “这事你得问老王,咱们第二批大棚可是一直是他在管着,大毛病小毛病就没断过,按理说老王是最清楚的,我记得他手上不是有个小本子么,有什么问题都记下来了吧,现在拿出来说说正好。”

  朝王明义努了努嘴,杨三倒是推得干净,不过王皓也没说什么,毕竟杨三说的确实是实情,王泥湾这边,第二期的大棚扩建工作完成之后,杨三基本上已经把管理的工作都移交到了王明义手里。

  尤其是第三期大棚的扩建工作开始之后,整个人更是一门心思扑到了新的项目上面,所以除了育苗这一块是张立伟他们几个人负责以外,整个第二期大棚的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王明义在做的。

  不过管理的问题,在王皓看来,还真就不是哪一个大棚的问题,既然第二期大棚里已经出现了,那说明第三期甚至第四期都有可能会冒出来。

  至于说什么人不可能在同一坑里摔两次,那就是一句屁话。

  所以摆了摆手,他也没理会杨三这种和稀泥的做法,而是径直开口道:

  “这样吧,关于经营管理这一块,我考虑咱们还是要作进一步的分工才行,否则靠咱们几个人,那得忙到猴年马月去。”

  在王皓看来,现在农贸公司这边,手里管着的蔬菜大棚拢共才不到200亩地,问题已经是一堆了,这马上要是直接翻倍扩建到500亩地甚至年底达到1000亩地,到时候各种麻烦肯定是层出不穷。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一点王皓是十分笃定的。

  尤其是就目前这种情况而言,其实整个东洪集团都有比较明显的家族制企业的特点,而相比于家族制企业的管理模式,现代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