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6章 缴纳粮税_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忌讳去的两个地方,官府是其一,当铺就是其二,能不去还是不去的好。

  秦瑶半夜醒了两次,一次是村头王婆婆家新养的小黄狗汪汪叫被惊醒。

  一转眼,半月过去。

  刘老汉家刨除自家人一年的吃食,余下粮食全部卖出去,能卖四十八两银。

  今年余粮他们不敢全部卖掉,只卖了一半。

  这么一算,秦瑶发现自己手里现在这一百两银子,才买得起十亩左右。

  她打算来年开春前再问,一二月的时候,存粮吃完了,麦子还没长成,可能会有人想卖地。

  车夫把车停在山脚下,自己走了上来,看见路口等候的秦瑶,一边走一边说:

  不过那车上却没有刘季的踪影。

  虽比不上秦瑶一出马就是十七套,但涓涓细流绵绵不断,十分稳定。

  秦瑶也觉得有点古怪,吃完了早饭都还没见到人回来,便想把老黄从马棚牵出来,去一趟县城。

  买得多还能谈个批发价呢!

  打定了主意,手头那一百两银子秦瑶暂时不打算动,专心经营水磨厂。

  水磨厂这边,工人们已经熟练掌握生产流程,流水线生产初见成效。

  “许是昨夜有事耽搁了吧。”秦瑶不太确定的答道。

  粮食卖掉后得了二十四两银,也只敢拿出一部分用。

  然而,只有经历过的老人们,如刘老汉和张氏,面对今年这样的丰收,感到喜悦的同时,更多只是觉得松口气。

  不过家里人口多,土地少的人家,十五分之一的粮税对他们来说,仍是一个巨大压力。

  按照现在的生产速度,十月中旬那三十套小型水磨可以如期交货。

  没有天灾人祸,积攒几年,小康也能达到。

  刘老汉家的可就多了,今年种了一百一十亩,连壳总收成两万四千两百斤,应缴纳粮税一千六百斤,结余两万两千五百多斤。

  今年全县大丰收,粮价降得极低,刘大福家的粮食卖出去,一斤才卖了三文,比去年少一半。

  一面维护老客户,一面发展新客户,隔两三天能带回来一单。

  车夫秦瑶见过,时常往返于下河村和开阳县这条道,她和刘季都坐过他的车。

  一家九口人,马上邱氏那还有一口,来年十口人,倘若没有其他赋税,那就算得上是好过了。

  里正领着人来收粮税,村里热闹了好几天。

  当然,良田价格也贵,她问过刘老汉,刘大福租给她的那十亩好地,一亩能卖八两到十两之间。

  那与其现在高价入手,不如再等一等,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同时也能攒下更多银子,争取一步到位。

  结果天都亮了,该回来的人却没回。

  上次他送秦瑶从金石镇回刘家村时,她家相公一路从山上奔到河边来接人的场面他还记着呢,男俊女美,真是一对绝配。

  当时他就觉得那相公气宇轩昂不似普通人,没想到,竟然是书院里的学子,还跟樊秀才他们相熟,那可都是秀才老爷,不得了啊。

  是以,这次刘季托他回家帮忙取生活费用,车夫答应得十分爽快,甚至还有几分讨好在里面。

  秦瑶把车夫请进门,大郎兄妹四个站在堂屋门外,紧贴墙沿竖起耳朵探听。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