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前传:有一族子弟叫八旗(9)_八旗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爱惜地说:“孩子,你还小,现在不懂。等你长大了一定会明白,这守制三年你们母子俩多不容易呀。”听此言,我奶奶落了泪。

  回顾这守制三年时间里,在我奶奶家的大宅门里,似乎始终有两股力量在斗争着。

  一股是以终日少言寡语的我奶奶为代表的觉尔察氏家族的力量,另一股就是以赵五爷为首领的真正破落的八旗子弟总在极力败家的力量。

  赖在我奶奶家不走的这群所谓亲戚们,大多是落了魄找饭辙的旗人,尽管赵五爷领着他们胡吃海喝、寻欢作乐,但是极少开口的我奶奶只要从中院来到前院,一句话都不讲,所有人还是得起身低头尊敬地招呼一声“大奶奶,您吉祥。”

  我奶奶似乎只是不大过问钱财,家政大事依然在做主,况且管事的、管账的凡事还是都到中院禀报,大宅门内的局势还在我奶奶掌控之中。有时菜园六条杨府大舅哥也过来看看,面对那帮都得称叔称婶称姨的表亲,也是无可奈何。我奶奶是粗通文墨并且琴棋书画都有一些造诣的,只是不显露、不张扬罢了。

  她的心中有两桩大事,一是我父亲的教育,二是遵循旧制把这三年中应办的祭事办好。

  最隆重的祭礼,那要数满族人每年三次祭奠亡灵的“写包袱皮儿”和“烧包袱皮儿”了。

  第一次是农历七月十五,即俗称的“鬼节”,要祭奠本族本家的逝者;第二次是农历十月初一,要为逝者“送寒衣”;第三次是农历腊月三十儿,年底了,必须向列祖列宗表示孝敬。每年三次祭奠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后世儿孙子女不忘祖宗。守制三年之中,每逢到祭礼日前三天,我奶奶准时从中院来到前院指挥一切,绝对地替代了赵五爷谋取到的权位。那几天,我奶奶说一不二,威风凛凛,无任何人敢顶撞。

  包袱皮儿从哪家纸铺买、上面称谓如何书写、每个包袱皮儿内装填何物等,统统由我奶奶说了算。这里所说的包袱皮儿,就是纸铺做好的二尺见方的大信封,均为木版印刷,正中央印出一个方框,留给祭奠人书写姓氏称谓,左右两旁除吉祥花卉外印的是人物。

  所印人物按官价品位是不同的,有的是打着幡旗站在两旁立规矩的童男童女,有的是手持莲花毕恭毕敬的使者,有的是身穿甲胄威武雄壮的军士……包袱皮儿内装什么呢?除应季纸制衣物之外,最主要的是金银纸锭儿了。这种纸锭儿,没有卖现成的,必须由后代人自己动手制作。先要从纸铺买回若干金银帛纸,裁成一定尺寸后用手叠制,然后用嘴吹成小金银元宝状的锞子,便可以装包袱皮儿啦。曾经作为我爷爷灵堂的前院堂屋,那是绝不允许任何人居住的,只有到烧包袱皮儿前三天才打开,那帮食客们这几天都会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