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前传:有一族子弟叫八旗(11)_八旗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父亲马上反对:“妈,您很少看书看报可能不知道,那北京大学提倡的就是思想自由哇。惠华表姐和张大哥应该是自由派,一定反对父母干涉他们的事。

  您还是别管了,成吗?”

  我奶奶倍感欣慰地说:“安儿,你真是长大了。”

  在晚清实施的所谓“新政”中,有一项是成功的,并且影响深远,那就是废除了“科举制度”。至民国初年,中国高等教育处于高速发展期,大批爱国学人投身于教育事业,更使高等学府成为中国进步新思潮的领军之地。特别是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引进了包括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刘半农等一大批有影响有学识而且思想激进的文人学者到北大任教,这就使北京大学成为当时中国进步思想与精神的中心。我父亲的表姐刘惠华没有读北大,可她与北大有较密切的联系,因为与她在学生运动中相识,而后又相处关系最好的那位名叫张中华的男同学(姑且用现代语叫男朋友吧)就读于北大。她读到的每一本《新青年》,都是男朋友传给她的。

  就在那年四月底,惠华拿着一本最新出版的《新青年》,跑到姨妈家找到小表弟就说:“安表弟,列强的凶残、中华的未来,写的非常清楚。你也看看吧,咱们不能总待在书斋里呀!”

  当时我父亲只有十岁,最信赖大表姐,捧着杂志就跑到里屋读起来,表姐就和我奶奶聊家常话儿。

  只隔了十多分钟,我父亲就重又跑出来,指着那本杂志问表姐:“这里边说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到底是什么内容?那个胶济铁路对咱们中国特别重要吗?”

  刘惠华一拍手,笑着说:“安表弟你真棒!不用我说,你已经找到重点了。这叫国耻,懂吗?”

  我奶奶接过书,翻了两下递给刘惠华,郑重地嘱咐道:“惠华,这类书哇以后别给安儿看了,他还小呢。”刘惠华笑着回道:“二姨,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啊!我还有事儿,我走啦!”说罢,她嘴里哼着什么新调儿,跳跳蹦蹦地离开了那个小院。

  这年五月初的某日,北京街头还飘扬着柳絮,卖早杏儿的刚乘鲜上市时,我奶奶正看着我父亲在南屋背书,就听得小院外大街上传来一片人群吼声,响动越来越大,以致声震长空。这是前所未有的异相,我奶奶有些诧异,就带着我父亲走出了小院门儿,来到了新街口。

  娘儿俩只见从西直门内大街由西往东走来了一长串学生模样的队伍,大批年轻人都是满脸的激愤,成百上千的市民跟着学生们怒吼: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抵制日货,反对卖国!”

  “宁为玉碎,勿为瓦全!”

  在一片吼声中,整条大街都沸腾了,路边小贩不单是跟着喊,有的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