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庐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柔则至于枉己,刚则至于违众:枉己既不足以立事,而违众又不能有成。”————————【王温子栗字说】

  夜深风雪骤,承明庐内烛火明。

  “日子过得真快啊,回想数年前,我还受困于权臣之手,性命危殆,朝不保夕。”皇帝浅尝了一口温酒,背靠着凭几看向炭火:“想不到那么快就天翻地覆,乃有今日。世人都说汉室得天不弃、祖宗有灵,乃得平息叛逆,有中兴之望。”

  他说着转过头来看向荀攸,炭火的光芒将皇帝的脸照得火红,他的双眼发亮,像是藏着两块炽热的炭:“可在我看来,什么天命、谶纬,都是虚的。秦先失人心,然后才失天下。我汉室历代仁政,虽有偏差,但人心未失,这便是能屡次中兴的根本,除此之外……”

  皇帝伸手略扬了一下酒碗示意,荀攸忙捧着与之对饮,只听对方接着说道:“荀君,我身边能有尔等大臣,助我操劳国事,还复中兴。”

  “臣不敢。”荀攸不敢托大,谦让道:“一切都是陛下雄才天纵,年纪轻轻,便有英主之姿。陛下如今并非天授,但依臣看,如何不是天赐圣明?”

  “那就饮尽此碗吧。”皇帝轻笑一声,不再多说,吹散了酒面上的绿沫,与荀攸各自饮尽。

  荀攸与皇帝的酒量都很好,但顾忌着明天的正日子,他不敢多喝,也劝皇帝不要贪杯:“再过几个时辰便要大朝,陛下今晚还是少喝一些,以免误事。”

  “我知道,就这一碗了。”皇帝口中说着,手上却已拿起酒勺舀出酒来,荀攸很有节制,只打算在今晚自斟自饮,所以一只陶壶里并未盛放多少酒。皇帝只给两人分别舀出半碗,陶壶便见底了。

  皇帝晃了晃酒碗,看着酒面上漂浮的绿沫以及碗底的糟渣,伸手用筷箸夹起一块炙肉送入口中。一番细嚼慢咽过后,他便用筷尖指了指穆顺带来的菜肴,示意荀攸也跟着动筷,自己则轻声说道:“这几日我常回顾前朝故事,也诏蔡公、杨公等人议论过历朝兴废,遍数我汉室四百年,为何屡盛屡衰……这也是前次殿试我问诸生‘何为民忧,何为民乐’的缘故。”

  荀攸夹了块炙肉慢慢咀嚼着,虽然不如刚做出来的好吃,但油香十足,耐人回味,他心中思索着皇帝的来意,简单的回答道:“治为民乐,乱为民忧。”

  “蔡公等人对我说,孝桓、孝灵以来,阉宦当权,祸乱朝纲,致使天下大乱,党锢之禁,更使贤士散落在野。”皇帝吃了一口后便不吃了,他将筷箸搁下,还剩最后一点的酒碗也没有去碰:“我以为这话说的对,但不全对。本朝开创至今已有四百年,譬如一个人,越年长便越是有沉疴痼疾,朝廷历来的积弊有哪些、都在何处、该如何整顿,这些都是当前的要务。”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