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丨决事省禁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皆守社稷,则孰执羁靮而从?如皆从,则孰守社稷?”————————【礼记·檀弓下】

  众人这才明白皇帝将凉州叛军分而治之的用心,有朝廷雄军在侧,谅韩遂也不敢肆意乱来。朝廷只消不断派遣贤能之人担任太守、县令,布施德化,不出数年,凉州便能彻底平定。

  “至于剩下的武威、北地、安定、汉阳、陇西、武都六郡,设为雍州。其刺史之选,如诸郡太守一般,都等韩、马二人来朝之后再做决断。”让谁去做雍州刺史,其实皇帝心里已经有了一个人选,那就是黄门侍郎钟繇。

  钟繇在历史上为司隶校尉,坐镇关中,节制安抚马腾、韩遂等人,使曹操无西顾之忧,足以见其能。

  只不过钟繇的身份有些特殊,他与曹操关系匪浅,又是出身颍川,地缘上亲近关东士人。让这样的一个人替皇帝驻守关系紧要的雍州,并不能让皇帝完全放心,还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做出决定。

  在此之前,皇帝得早作预备,以免钟繇真的不堪驱使,导致他手中无人可用。

  “雍凉二州的郡守、县令的选任无不得以宽仁识礼、忠良能干为主,尤其要以善与异族打交道为上。”皇帝提出了要求,说道:“诸卿有什么好的人选,可一并报来,日后自当有诏旨下达,命众公卿举荐。”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各自认为的合适人选,但在皇帝眼中,这些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与缺点,虽然担任郡县之长倒也足够,但是要想做雍州刺史,却没有人能比得上钟繇。

  如果实在没有更合适的人选,那就只有钟繇了,皇帝开始琢磨着如何去敲打钟繇,使其效命,摆手让众人退下。

  哪知这时,众人都置若罔闻,迟疑着没有告退的意思。

  皇帝这才恍然,他们是在等自己对兴亡三事中,对‘处政失措,阉宦专权,贵戚横恣’的表态。

  他想了想,知道恰好可以拿此事大做一笔文章,于是说道:“让尚书台传诏,明日我要去高庙拜谒。”

  众人尽皆离去,唯独侍中荀攸被皇帝留了下来。

  皇帝盯着眼前这位其貌不扬、却堪称智谋之士的人,诚恳的说道:“我素知侍中胸怀锦绣,适才所论及凉并羌胡、关东诸侯等事,我想听听侍中的高见。”

  在皇帝手下任职是一回事,愿不愿真心实意为皇帝办事却是另一回事。

  皇帝还没有自大到因为荀攸在蔡邕、李傕等事上帮了自己一把,而误以为荀攸已经就此真心投效于他了。

  站在荀攸的角度来说,早在蔡邕一案了结后他就该自寻门路去蜀郡为官。如果不是看在汉室尚有可为之处,哪会甘愿待在面临李傕叛军的威胁、即将水深火热的长安城中?哪会选择待在皇帝身边?

  这两天皇帝之所以没有表现的急不可耐的找荀攸袒露心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