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3章 开垦令_我在大明造航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对此,吴长庆耐心的跟他们解释了一下收税的艺术。

  最笨的收税方式,就是向百姓直接索要粮食。

  百姓自己幸幸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要上缴,心里自然是不乐意的。

  而稍微高明点的收税方式,则是提高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把食盐价格调高,把碾米价格调高,把建房子用的红砖水泥价格调高,然后收商人的税。

  如此一来,商人有的赚,朝廷的税收也不会低。

  百姓虽然不用交粮了,但是在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时候,却是在缴纳着无形的税费。

  而这种模式中,除非是非常聪明的百姓才能够明白这是朝廷搞的鬼,普通的百姓只会对着那些商人大骂一句奸商,把怒火从朝廷转移到商人上。

  这,对统治来说有很大的好处。

  当然,还有更加高明的收税方式。

  比如,印钞票。

  等推行了纸币之后,朝廷就可以根据社会的财富,适当的多印一些钞票,这样不收税,朝廷也有钱用。

  而百姓呢,看似从来没有交税,但是随着市面上的货币越来越多,货币被迫贬值,实质上也等于是交了税。

  这种收税方式,百姓就更加难以察觉了。

  当然,这种方式需要拿捏好度。要是发的货币太多,导致了太严重的通货膨胀,那么这种纸币的信用就会崩溃。

  后两种收税方式,只是在逻辑上行得通,到了实践中容易引发一些问题。

  比如食盐涨价,有些百姓就会控制自己少吃盐,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比如印发钞票,有的百姓早早的买了东西就不会亏本,而那些一直存钱的百姓就会吃大亏,会造成不平等的情况。

  所以,那些方式只是逻辑上说得通,到了具体的实施当中,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改进。

  而这个细化改进的工作是个繁琐且庞大的工程,吴长庆自然是交给下面的大臣去解决,否则要这些大臣有何用。

  吴长庆作为一个皇帝,能够给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已经是实属难得。

  要知道,各朝各代大部分的皇帝,其实就是一个图章,基本上做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决定。都是等大臣研究出政策后,然后皇帝用玉玺盖个印。

  只要皇帝不瞎几把盖印,在大臣眼里就算的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稍微能够做出一些重大决策,提出点建设性意见的皇帝,都是优秀皇帝。

  比如朱元璋,朱棣,汉武帝之类的。

  而像吴长庆这样,直接能够给大臣指明最正确方向的皇帝,历史上绝无仅有。

  因为,没有哪个皇帝有吴长庆那么多的见识。

  二十一世纪的人,一天接收的信息量,比古人一年接收的信息量都大。

  在见识方面,吴长庆比整个内阁加起来都要厉害。

  这也是那些大臣佩服和敬畏吴长庆的地方。

  别看吴长庆才十七岁,但是下面的那些大臣,可没有谁觉得自己比吴长庆更聪明或者更有见识。

  像吴长庆这种得位不正的皇帝,若不是在能力上可以碾压众人,其他人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臣服。

  当皇帝这么爽的事,哪个男人不想。他们之所以不造反,只是因为清楚自己没哪个能力而已。

  相比起吴长庆的身份,大臣们更加敬畏的还是吴长庆身上那深不可测的知识。

  我在大明造航母最新章节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全文阅读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txt下载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363章开垦令)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我在大明造航母》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