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战前的准备_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锚雷,扫雷舰都用特制的扫雷索实施扫雷。这种扫雷索是装有割刀的钢索,长度能达到数百米。其割刀像张开的剪刀,刀刃硬度很高,上面装有平衡板,使扫雷时保持水平并使刀口张向外侧。

  当扫雷舰拖着扫雷索前进时,一旦碰到锚雷雷索,扫雷索上的割刀将切断雷索,锚雷就浮出水面,若无法切断雷索时,也能将水雷拖至水面,然后用舰炮加以摧毁。

  水雷的作用,在于若有若无的一种威慑,只要这片海域有那么几个,就会让人觉得到处都是,寸步难行,但有了扫雷舰,情况就大不一样。

  仅用了一天时间,日军就排除了两百多枚水雷,迅速清空了威海卫以东的大片海域。

  12月16日,中日舰队再一次爆发了大规模的战斗,但在没有水雷的掩护下,日军船舰的精良和速度体现出了优势,激战了一个多时辰后,中国舰队撤退,其中镜清,保民,寰泰三舰被击沉,而日军只损失了高雄舰。

  到了17日,日军已经基本上封锁了威海卫的外围,中国舰队收缩进港内,由海岸舰炮和水雷组成牢不可破的防线,日军只能围堵在港口外。

  不管怎样,日本已经成功掌握了制海权,现在没有人能够骚扰日军的海上运输线了。

  大本营正式下达了全面出击的命令,第二军和第三军分别从大阪和广岛出发,由陆军元老山县有朋亲自担任总司令,向朝鲜进发。

  而在北京,丁云桐已经得知了海上的状况,日本人表现出了足够的谨慎,现在终于毫无顾忌的进攻了,而且通过间谍发来的报告,日本港口出动的兵力将是前所未有的。

  但这还不够,日军即便派出了所有的主力师团,但国内仍然拥有庞大的预备役,因此还不是出动秘密舰队的时候。

  而且还有一件事困扰着丁云桐,按照逻辑上讲,日军在掌握制海权后,必然会选择辽东或山东登陆,以开辟第二战场。在辽东半岛登陆,能牵制近卫军主力;在山东登陆,则能够包抄威海卫,歼灭中国海军,甚至能直接威胁京津平原。

  因此,丁云桐决定继续进行诱敌之计,必要时刻可以放弃平壤,将日军吸引至鸭绿江一线,进一步延长其补给线,同时等待日本做出zuihou的选择。

  根据他的指示,平壤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准备。大院君和高宗,以及朝鲜政府官员们,统统被塞进了火车,开始往义洲郡撤退,后方也停止往平壤增运物质。

  1883年12月21日,大批日军部队抵达了朝鲜,分别在仁川,海州,南浦等各个港口登陆,这样侵朝日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七个师团,十二万人。

  随着大军即将到来,蛰伏在大同江东岸的日本第一军,已经蠢蠢欲动了。12月19日,日军开始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