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4章_凤舞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哈哈……既是如此,伯虎弟,你就20年后再想起这首绝妙佳作吧!”

  唐伯虎知道祝枝山借机打趣自己,怏怏地答道:“或许真有天机也未可知呢!”随后自己也觉得荒唐,无奈的笑了起来。祝枝山见唐伯虎着了自己的道儿,笑得更欢实了。

  “不知两位何时返回苏州?”我再次发挥了历史“预见性”,为自己的将来打基础。

  两人均是一愣,敛住笑容,齐声问道:“小兄弟/兄台是如何知道我二人要返回苏州府的?”

  我耸耸肩,以二位的名声,家乡是何处这种入门级的问题,恐怕是中国人都知道吧!略想了下,无耻扯谎道:“在下昨日偶得一梦,言之今日会在此遇到两位苏州才子。初见二位时,便觉两位气宇轩昂、举止不凡,想当然是梦中所预言的二君了。”这编的,没边了。我压抑住作呕的冲动,在心中狠狠鄙视自己一番。不过,看他二人的表情,显然还是信了几分。呼,古人就是古人,信这种怪力乱神的无稽之谈。

  “如此看来,我们兄弟二人与兄台真是有缘。”唐伯虎感慨着,那双桃花迷离眼溢满了敬畏和喜悦之情。

  “是啊,或许上天注定让我们与小兄弟在此相遇的。小兄弟诗文豪迈,我兄弟二人大于相见恨晚之意!”

  恨晚?不恨晚,一点不晚!我要是早一天来此游览,怕是只有对着菩萨发呆的份儿了。嘴上谦虚地说:“两位言重了,在下也正有此意。”

  唐伯虎、祝枝山见我也有同感,又礼貌周全,心中欢喜,当即邀我一同游寺。我笑着应下,窃喜不已——正中下怀。

  我的心思全在偶像唐伯虎身上,再无暇风景。不忘分心交谈,期望快速提升彼此的印象值。

  唐伯虎和祝枝山问起了我的家乡,我还是讲了那个老掉牙的千里寻亲的身世。不过接受张峦的意见,没明说家乡是哪儿,打诨说今次从沧州府寻来。至于关外,为了寻亲曾去过罢了。二人向我投来了同情+敬佩的目光,我不置可否的笑笑,同情可以,敬佩就不必了。随便换个人有我这经历的,只要他不想死就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我对二人重新认识了一下。嗯,其实对他们的情况,早已烂熟于胸,在现代时就翻看过N多史书——当然了,只是关于唐伯虎,祝枝山是捎带着看的,谁叫他们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呢。比如,作为明代著名书法家祝枝山,名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我悄悄瞥了眼他的右手,确实多了一指。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官宦世家,家庭背景相当不错。自幼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10岁时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17岁即中秀才,如今已是27岁了。

  唐伯虎更不用细说,明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字子畏、又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吴县人。出身一般,是商贩家庭,从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也兼营一些杂货。唐伯虎更是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如今已然17岁了。我记得唐伯虎由于喜爱绘画,曾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话赶话,唐伯虎问了我的年龄。

  “17。”我脱口而出,马上想到古人都是报自己虚岁的,改口道:“是18岁,刚过完年应该是18了!”

  唐伯虎笑笑,并没在意,我则暗中擦了把冷汗。随后,三人一同下山,为了能够交往,延续这段期盼已久的情缘,我问明了二人的住处,原来是距悦来客栈不远的湖影客栈。便热情的邀请两人来悦来客栈一聚,共饮一场。

  唐伯虎和祝枝山相视一笑,不假掩饰地说:“既是如此,让张兄破费了。”

  。4020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