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九章 见机行事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朦胧,野地里,梁军临时宿营地,李笠坐在篝火旁烤火,思考着事情。

  他抽空审问了不少俘虏,获得了不少有用的消息,其中,关于齐国国内的一些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也就是说,他的‘情报’有了更新,由此发现,自己之前的判断出现了偏差。

  之前齐国先进攻淮南,结果无功而返。

  后来李笠向天子献策,目的是收复淮北失地,具体如下:

  其一,先发制人,北伐收复淮北失地,这需要沔北梁军东出、攻打齐国河南颍川以做策应。

  其二,北伐军歼灭齐国一支援军,为己方布置淮北防线争取时间。

  其三,依托淮北防线严阵以待,和齐国大军对峙,以军事上的势均力敌,迫使齐国进行和谈。

  其四,沔北已为梁国‘收复’的事实,加上淮北对峙,让齐国承认现实,两国媾和,携手共击魏国。

  这是李笠所拟策略要达到之目的,前两步已经做到了。

  接下来,是第三步,李笠之所以对策略能够完全实现有信心,除了对官军的战斗力有信心,还基于一个判断:

  齐国的开国皇帝高洋,虽然是以‘二代’身份开国,但既然跨出这一步,想来应该有能力有志向,应该是大权在握,为一时雄主。

  毕竟自古以来,开国皇帝极大概率是雄主,否则也开不了国。

  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李笠知道历史上有曹丕、孙权这样的“二代”身份开国皇帝,曹丕、孙权总体而言还是大权在握,臣子们服服帖帖(相对)。

  李笠觉得高洋应该像曹丕、孙权一样,虽然是以“二代”身份开国的开国皇帝,也一样镇得住场子。

  曹丕、孙权开国,却因为时值三国鼎立,所以进取心都是有的,且不论结果如何。

  同理,高洋年纪轻轻开国,又有外患,也应该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

  那么,对方首要解决的对手,不是梁国,而是魏国。

  先有齐魏之争(源自东西魏内讧)不死不休,后有梁魏交恶(魏国先抢了梁国土地,梁国反击),齐国最佳策略,应该是联梁灭魏,把三国鼎立变成南北对峙。

  然后凭借齐国巨大的人力、资源及军事(譬如战马)优势,做好准备,以北统南,统一天下。

  所以,李笠基于自己对齐帝高洋的判断,对应拟出的策略,是梁军只收复淮北失地,击败齐国援军,不攻彭城,随后转入防御。

  而从沔北出击的梁军,明白告诉齐国,沔北已经易主。

  那么,齐帝高洋应该就会反应过来:梁国只想收复失地,先收淮北部分,下来,再收复被魏国吞并的蜀地。

  梁国占据了沔北地区,理论上有进攻关中的能力(走武关道),那么齐、梁媾和,共同对付魏国,不正好各取所需么?

  东西魏打了那么多年仗,仇怨极深,老高(高欢)为此郁郁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