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章 君之野望(五)_大唐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常公道,关键是老弱幼童也要,这就好办太多了。只要能够保证百姓全家团圆,免于妻离子散,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举家迁徙以躲避战乱的。当下道:“百姓抵达营州后,你有什么打算?怎么安置?”这个条件必须事先打听明白,这是说服百姓迁徙的根本。

  “我准备计口授田,凡青壮一口授田二十亩,老弱幼童一口授田十亩,种粮和农具也会统一安排。田赋按亩征收,初步定为三一,第一年所产粮食官府免征田赋,第二年所产粮食减半征收,第三年后三成征收一成。今后营州取消人丁税,取消任何加派。”

  这个条件算得上非常优厚了,高行周不免替李诚中担忧:“如此优渥的条件,自成兄的营州军如何支撑得下去?”

  高行周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这个时代的农田产出以人丁来算,李诚中曾经让冯道进行过推算,单以幽州为例,人丁税、养马税、农槯谁、路驿费、瓦舍费、清淤费等等十多种税费摊算下来,节度府征收几乎达到百姓收入的六成还要多,可谓典型的先军政治。卢龙辖内各州大多如此,卢龙之外的各州更加不堪,比如河东军所辖,为了对抗宣武军咄咄逼人的扩张,河东节度府将整个军镇转化为一架军事机器,百姓已经完全失去了土地的所有权,所产所出除了糊口外,几乎全部被节度府征收,就连大户也不例外,在李诚中看来,河东的治策是完全的****政策,军队即为天,百姓已经成为了军镇的耕奴。

  李诚中知道高行周的担忧,但他并不打算实行这种先军政治,在他朴素的后世观点来看,以压榨百姓而获取的军事力量是不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李诚中的内心,时时刻刻影响着他的思想。当然,李诚中也明白,藏富于民的政策虽然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但短期内官府的实力必然不够集中,营州军的后勤保障肯定比不上其他军阀。

  所幸李诚中现在府库充盈,他抄家所获的钱财和牛羊能够支撑短期内的开支,而且营州军的规模也在一个较小的数量级上,属于可控范围。至于将来,李诚中当然要捡起无数穿越众的成功法宝和秘籍,因此他向高行周解释道:“营州军当然要支撑下去,所以我打算以战养战。”

  李诚中当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丁口问题,以柳城及城畿附近数万丁口的数量,完全不足以支撑他的下一步发展。他的营州军已经先期编成了一千七百余人,还有一千人正在新兵训练营中训练,兵民比例达到了二十比一。当然,这个放之后世极为恐怖的高比例在这个时代算不得什么,十比一的比例是普遍现象,但是在营州军这个追求精兵的军队中,这一比例已经是极大的负担了。

  对精兵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