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1章 决战上党(九)_大唐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片区域中间,各自负责方圆四五里距离内的巡弋,一旦发现李嗣源的骑兵,五骑以下可以上前歼灭,超过五人,则吹响号角,召集附近的巡弋小队合围猎杀。如果敌骑在二十骑以上,则向天空发射火药箭,召唤附近的作战骑兵都。

  天复元年,李诚中在柳城建立道观,供养擅长炼丹的孙思鱼和张君恩两位道长,并且十分恶趣味的将道观取名为“科研观”,当时便招募了数十名幼童充入道观,跟随在两位道长身边学习。

  两位道长按照李诚中指明的方向开始研发火药,在人力和物力的充沛支持下,实际上在天复二年就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颗粒状黑火药出现在了两位道长的炼丹炉中。当时李诚中非常高兴,立刻指出了这种黑火药的使用方向——制作简易炸药包。

  但随后的实验中,简易炸药包的爆炸效果并不理想,所起到的最大作用,也不过是拉到东山铁矿中,用于爆破矿石。而且这种爆破的威力也不高,只不过是将矿岩炸裂而已,远远达不到李诚中预想的“惊天动地”的效果。

  当时李诚中一直认为,问题出现在炸药包的结构和密封上,故此要求科研观改进炸药包的制作工艺。这段弯路持续了一年之久,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李诚中才意识到,问题其实还是在火药上——两位道长考虑到安全因素,没有敢在火药中添加“黑石粉”(煤粉)。

  对此,李诚中下了强硬命令,要求科研观发扬“不畏险阻、不惧牺牲”的精神,坚决完成研发任务。

  天佑元年春,在付出两名道童丧生、五名道童致残的惨烈代价下,科研观在火药的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孙思鱼和张君恩两位道长成功研制出了燃烧比较充分、爆炸效果极为强烈的新一代颗粒状黑火药,为此,连孙思鱼本人的左手小拇指也“英勇捐躯”。

  新一代黑火药出现后,科研观重新研究炸药包的制作,在多次实验中取得明显成果,并于天佑元年冬第一次投入实战。当年十二月十五日,高平北城门在巨响声中轰然倒塌,成为了世界军事史上火药这种新武器的第一个祭品。

  之后,在李诚中的指示下,科研观和后勤司装备处下属的军工作坊联合开发了数项火药军品,火药箭便是其中一项比较成功且可以投入实用的产品。

  火药箭并不复杂,放在后世,实际上是三岁小孩儿都玩过的东西。点燃引绳,可以直接捏在手上对准天空发射。经过无数次试验后,确定了其中的定装药量,可以打到上空十五丈到二十丈之间的高度。箭头里面还有一粒密封的火药丸,在火药箭到达最大高度时爆炸,产生的黑烟在天空中非常显眼。

  这个玩意儿的最大作用就是警示,对于斥候部队来说是个中短距离内传递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