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_明末不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心。将军志节功业,已饬宣付史馆。呜呼!大将军虽死矣,死而不朽。死事重于泰山,豪气化为长虹;享俎豆于百世,传今名于万年。

  大明崇祯十五年七月

  崇祯写完以后,自己又又忍不住反复小声诵读数遍,声调凄苦,热泪双流。他为自己想象出来的左良玉“就义”壮举所感动,因而满怀酸痛,泣不成声。

  他告诉王承恩,要追封左良玉为宁南侯,以表其忠节。接着皇帝又愤怒谩骂,叹息杨嗣昌、左良玉这一对“将相和”外,剩下的全是庸才——不知杨文弱和左昆山九泉之下,如何看待崇祯对他们二人相处的评价。

  对于孙传庭的柿园之败,崇祯认为希望还没有断绝,柿园之败并非官军战不利,而是因为中了闯贼的狡计:闯军先被官军打败,可在撤退时却在沿途故意丢掷金银,官军互相争夺,军势大乱,贼兵趁机反击,才招致此败。

  但据孙传庭所说,柿园之败,官军只损失了几千人,伤亡不大,元气尚存。所以崇祯对孙传庭只是下旨切责,要求他整兵再战,以补前愆。

  对于还在武昌坚守的丁启睿,崇祯也是下旨嘉奖了一番,又保证会发给丁启睿补充饷银,并派援军解围——但实际上到底有没有办法,崇祯自己也不知道。

  他心灰意冷,在灰心失望之中,想着幸而周延儒被他起用,回到内阁任首辅。

  尽管从崇祯六年六月他将周延儒罢黜归里,但他知道周延儒原是个做事敏捷的人,只因朝廷上门户之争,使他一怒之下将周延儒斥逐。

  经过他换过几个首辅,看起来都不如周延儒练达有为,不愧是“状元宰相”。所以他不久前听了朝臣们的意见,重新起用周延儒,对他期望甚殷。

  现在崇祯为急于挽救豫楚形势,就召首辅周延儒到文华殿来。

  周延儒一听太监传谕他单独去文华殿召对,便猜到八九分是和闯军攻陷襄阳有关。他这次能够“东山再起”,回朝重任首辅,也借助东林和复社人物张溥的银弹活动。所以周延儒复任首辅,意图就在于使得东林势力重新出山,现在当他随着一位御前太监往文华殿走时,他的主意已经打定了。

  崇祯对周延儒寄望深重,他给周延儒行礼赐座,跟着问计道:“如今襄阳失陷,柿园又败,卿看如何才能扭转局势,以救中原?”

  周延儒没有顺势坐下,而是在崇祯面前保持着谨慎态度,站立说:“宁南侯慷慨就义,京城百姓都说因为有这样圣君,故有那样忠臣。可见人心民气在我,大为可用。”

  崇祯平时自认为是英明之主,对于辅臣的话,除了杨嗣昌外,都并不完全相信,惟独对周延儒现在这番话他句句信以为真。

  崇祯轻轻点头:“朕也有所闻京师百姓对左良玉的追思之情。”

  周延儒接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