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章 孙可望_明末不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当外国入侵,只当做一次规模较大的土司造反来处理的。

  此后阿瓦王朝崛起,成为缅甸势力最强的国家,并且臣服元朝和明朝,直到此时被孙可望彻底击溃。

  阿瓦王朝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上缅甸地区,对下缅甸已经是鞭长莫及。当地的封建主、部落对于阿瓦王朝并无多少忠心可言。

  现在孙可望率领战兵七万,民团二万,老营士马部众三十万,实力已经彻底压倒了上缅甸的土著势力。

  孙可望的政策是着重拉拢历史上曾经和缅人敌对的孟族、若开族和傣族部落。

  历史上跟缅族结仇的若开族、孟族都在缅人兴起的时代遭到大规模杀戮,双方仇恨深重。

  如今缅人部落都遭到了孙可望的沉重打击,孟族、若开族和傣族部落因此都和明军结盟,巩固了后西明朝廷短暂的统治。

  孙可望唯一头疼的事情,只有僧侣和佛教徒们的抵抗过于激烈。

  但毁灭佛寺是孙可望早就确定的国策,孙可望需要用佛寺的财富收买孟族、若开族和傣族部落来支持自己,也需要在葡萄牙人面前彰显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守护者的身份,以求获得更多西方殖民者和冒险家的支持。

  孙可望甚至已经同马六甲的荷兰人建立了通信,他越来越了解到欧洲人在海上的力量。

  甚至因此,孙可望在几位荷兰顾问的影响下,还一度萌发了改宗新教的打算。

  只是对外战争和对内镇压,延缓了孙可望在缅甸建立坚实统治的速度,也最终导致后西明朝廷没能在东南亚站稳脚跟。

  李定国被贬以后,顺朝为追击明军残余势力,也采取了一些外交手腕。如要求暹罗等国进军缅甸,或者号召缅人部落及封建主协助顺军作战。

  这些措施都给后西明政权造成了很大的军事压力,孙可望此后陷入了疲于应对暹罗趁火打劫及缅人叛乱的困扰之中,无力在缅甸建立起像四川云南那样严密的营庄统治。

  但这对孙可望的未来,却造成了非常出人意料的影响。

  他逐渐认为缅甸难治如此,又从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口中得知了孟加拉三角洲的富庶景象。

  孙可望命令部中书记金堡查阅唐代以来的天竺史料典籍,慢慢产生了印度人口稠密、地方富庶,可以媲美中国的印象。

  此时的印度正处在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下,莫卧儿帝国国势正盛,拥兵数十万,是一个和顺朝相似的霸主势力,非明军可以挑战的对象。

  然而莫卧儿帝国在孟加拉三角洲的势力并不深入,当地小国林立,物产又特别富庶。

  按照澳门葡萄牙人的说法,孟加拉三角洲的富庶程度不下广东,这自然使得孙可望尤为眼红。

  此后孟加拉地区的小国曼尼普尔,趁着缅人被孙可望打垮的机会,入侵上缅甸,反而遭到明军反击。

  白文选一路追击曼尼普尔国的入侵军队,直打到孟加拉境内,取得大捷,俘获了男女数万口及牛马数千。

  白文选回到恢天府后,便向明朝禀报情况。他认为孟加拉地方遥远,处在顺军鞭长莫及的地方,而当地小国林立,兵力不强,却物产丰富,沿海还有许多基督徒建立的贸易据点可以协助明军立足,实在是天赐复国之基。

  孙可望因此坚定了从缅甸攻入印度发展的信心,他抓紧时间招募华人,编练军队,又在缅甸推行了不少非常短视的谋利政策,显然是已经放弃了长期占领缅甸的打算。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