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一六章 秦香莲与花木兰_北宋穿越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一六章秦香莲与花木兰

  这次胡莆田的事情,也给方仲永提了个醒,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很重要的呀!

  百姓吃饱喝足了之后,总不能老是躺在地窝子里面造人吧?

  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来说,消耗太多精力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也是一种浪费。可能有身体好、精力旺盛的不在乎,可地窝子的环境也不适宜进行比较私密的事情。

  一家人挤在一块儿,连个转身的地方都没有,别提多尴尬了。

  因此,在尽力从废墟中抢回来些物资后,在朝廷的钱粮药材送到后,街道上的闲人似乎多了起来。

  有鉴于子曾经曰过的“饱暖思那啥”,也为了赵氏集团的稳定发展,方仲永推出了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唱戏。

  似乎后世中国的东西都能在宋朝找到起源,山西梆子也不例外。

  本地有土筑的戏台,偶尔也会上演一些小戏——本地人称赛戏——都是些家长里短、插科打诨的小段子,甚至其中不乏有诲淫诲盗的台词。

  方仲永看了一下,觉得与时代主旋律不合,不利于赵氏集团的长治久安,决定移风易俗,推出正剧《花木兰从军》。

  花木兰的形象来源于北朝民歌《木兰辞》,被再过几年出生的郭茂倩编入了《乐府诗集》,还在后世入选了教材,似乎一下子变得高大上起来。

  实际上,民歌嘛,本就是在老百姓口口相传之下流传开来的,不需要多高深的文化就能唱几句。

  随便找几个百姓问问,都知道花木兰,还有个逗比信誓旦旦地说花木兰就是他那村的。

  有事秘书干,公孙策出马,将原本通俗易懂的《木兰辞》弄得是骈四俪六、花团锦簇。

  方仲永怒了:“你这是让老百姓听戏,还是准备让他们考状元?我看着都眼晕,你觉得老百姓能听懂?”

  公孙策很无奈:“学生不善此道,请大人责罚。要不然您来写吧?”

  “本官日理万机,没有时间操心这样的小事!你就当是说话,怎么随意怎么说,你的明白?”

  公孙策似乎是明白了,数易其稿,呕心沥血,白话版的金瓶,呃不,《花木兰从军》终于问世了!

  为了防止演出过于受欢迎,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动乱,方仲永决定先在军营里试演一下。反正军中那班粗汉,有戏看就不错了,还敢叽叽歪歪,削不死他!

  剧情是这样式儿的:

  花木兰织布织到半截,停了下来,扶额叹息,唉!唉!

  花母出场:你个死妮子,想男人了?

  花木兰:哎呀妈妈,这是从何说起?只因昨日,孩儿见那征兵的公告,阿爷名列榜上,是而忧虑呀!

  花母:你忧虑个屁啊!难不成你还想替那糟老头子出征不成?

  花木兰:有何不可?

  花母:万万使不得呀!你可听说过,当兵三年,得着个母猪当婵娟。你这是送羊入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