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节 洛阳试剑 苏秦成名不成功_大秦帝国 第二部 国命纵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笑,对着星空手舞足蹈了。

  三日后,苏秦骑了一匹寻常白马,布衣束发,出得苏庄便向洛阳王城走马而来。

  真正的王城是城中之城,坐落在洛阳正中,几乎占了整个大洛阳的一半。三百多年前周平王东迁时,洛阳城已经是函谷关外拱卫镐京的要塞重镇了。那时侯,洛阳就属于天子直辖的王畿,而没有分封给任何一个诸侯国。经过东周初期近百年的不断扩建,洛阳已经堪堪与当年的西周镐京相媲美了。就地理而言,洛阳虽不如镐京那样居于关中而易守难攻,但也算是天下上佳的形胜之地——北面大河,南依嵩山,三川环绕(洛水、伊水、汝水),八津拱卫(黄河与三川的八处渡口),沃野千里,沟洫纵横,较之关中却是更加广阔丰饶。尤其是经过戎狄之乱,洛阳更显出了它优于镐京的最突出之点:与西部戎狄有着较远的距离,更为安全可靠!西面的关中与函谷关,便恰恰成了抵御戎狄的坚固屏障。那时侯王权尚盛,中原安定,主要的威胁便在于西部的游牧部族,如此情势,洛阳就显得特别适合于做京师王畿。春秋中期,戎狄动乱,大举入侵中原,东周都城洛阳虽然经受了巨大的冲击,却终究岿然不动,最根本之点就在于洛阳地处中原,诸侯勤王极为便捷。于是,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九合诸侯”才能极有成效,全部将戎狄驱逐出中原腹地。

  那时侯,国人无不惊叹天子神明——东迁洛阳,挽救了周室!

  然则,沧桑终是难料。戎狄消退了,诸侯却迅速坐大,王权也无可奈何地衰落了下去。原本远离夷狄安全可靠的中原,却翻腾得惊天动地,洛阳王畿竟也变成了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百余年下来,诸侯变着法儿蚕食,洛阳的千里王畿也就萎缩得只剩下了城外七八十里的“王土”了。

  洛阳国人伤心之余,又每每怀念四面要塞的镐京,认定东迁洛阳竟是毁了周室!

  就这样背负着周王朝的兴衰荣辱,走过了三百多年,洛阳老了,如同她的王室主人一样老了。高厚拙朴的城墙,坚固巍峨的箭楼,尽皆年久失修,城砖剥落,女墙破裂,锺鼓锈蚀,楼木朽空。昔日旌旗招展矛戈生辉的四十里城头,如今竟只有些许老兵在懒洋洋地转悠,宽阔的护城河堤岸也是杂草丛生,淤塞得只剩下一道散发着腐腥味儿的绿色粘稠溪流。那座幽深的城门,终日洞开着。护城河上破旧的吊桥,也是终日铺放着,竟至断了铁索埋进了泥土,变成了固定的土木桥。城门洞外,则站着一排衣甲破旧的老卒,对进出人等不闻不问,却是泥塑的仪仗一般。

  洛阳的衰老,令苏秦感到震撼。

  身为王畿国人,进出洛阳自是家常便饭。然而,苏秦对洛阳却从来没有仔细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