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5 只欠东风,结果吹来西伯利亚寒风_重生军工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永久域名:,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国内同意了?怎么可能就同意了?”

  孙老一脸意外地看着杨晓东。

  脸上因为愤怒,黝黑的脸庞变成了红色。

  “难道国内不知道,这样会对国内的技术基础配套造成很大影响?”孙明宇很气愤。

  作为红旗集团大飞机项目的高层,他对这事情一点都不看好。

  从最开始杨晓东提出来,他就在反对。

  没想到,杨晓东一意孤行,甚至国内的高层们也只看眼前利益。

  明显是乌克兰人的阴谋。

  居然会接受他们的讹诈。

  “孙老,国内已经同意了我们的方案,事情已经成定局了。必须尽快把安-225拿到手,国内需要实验,这关系到载人航天工程……”杨晓东自然没法解释。

  反正孙明宇负责技术。

  也不需要考虑这些。

  其他人也没有什么话语权。

  “孙老,技术方面,得麻烦您多费心,我得去跟机组成员交代一下。别到时候我们的飞机,不是自己的机组成员开回去……”

  一些内情,杨晓东没法透露。

  特别是在国外。

  机组成员,也是从国内运输机队伍中选拔出来的,都是有着丰富的飞行经验,同时还懂俄语等。

  在全国范围内,只选出了两个机组。

  这两个机组,都是在当初签订合同后,就选拔出来,然后送到这边进行培训。

  培训时间不短了。

  “杨主任,您怎么来了?”宋镜园见到杨晓东来,不由有些意外。

  他们这两个机组的成员,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上飞机进行飞行了。

  安-225太过庞大,每次飞一圈,消耗的燃油,都是以十万美元为基数。

  更重要的是,安东诺夫这边,根本就不会完全让他们飞行,每次加满油,哪怕让他们飞行一小部分,已经非常厚道了。

  “怎样?如果对方交付飞机,直接飞回去,没有问题吧?”杨晓东没有废话,直接问,“你们在这边培训了这么长时间了……”

  “杨主任,我们所有飞行员,安-225的实际飞行时间,都不超过20小时,安-124的飞行时间也不到100小时……”另外一名机长有些担忧地看着杨晓东。

  不是他们不能飞。

  而是很多没法保证。

  理论学习,倒是没有任何问题,他们掌握的甚至比苏联飞行员都还更多,毕竟很多时候,没有飞行计划的时候,都会跟着安-225的设计团队学习各种理论。

  来之前,上级就对他们有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安-225的飞行理论,还必须了解这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

  所以,大家都只能拼了老命去学习。

  整个团队,平均年龄超过43,需要多少努力,自然是可以想象的。

  “尤其是属于我们的那架安-225,经过了不少改进,虽然滑跑实验,试

  请收藏:https://m.pysw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